close

「水桶幻想曲2009」為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規劃「360度環景數位影像創作系列」之第三檔展覽,自5月16日至7月26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竹林內廳展出。
創作團隊建築繁殖場結合影音創作及空間裝置,在陽光灑落的竹林天井前,以塑膠桶及壓克力盒為構成單位,現地搭建四面高聳而色彩繽紛的「菓凍牆」,邀約觀眾入內一窺其水桶系列創作歷程;並企圖藉由「星形架構」、「菓凍牆」及「燈桶椅」等實體物件的殖入與進駐,扭轉改變既有之展示場域氛圍,探索並開啟觀者身體與所在空間對話的可能。
建築繁殖場在1999年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呂理煌成立,歷經多項國內外展覽及空間實驗計畫,並於2008年受邀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館展出。呂理煌帶領歷屆研究生,以衍生構築的概念與手法在不同場域,親身實踐一件件現地打造的空間創作,透過觀眾的主動參與及介入,企圖將原空間轉變成一個「創造人與環境之間互動的事件及可能性的」悠遊場所。
以木料、金屬浪板等台灣常見的廉價建材作為主要創作媒材的建築繁殖場,自2005年台南市海安路藝術造街計劃起,開始大量使用「台灣製造」的塑料容器。此種充滿「台味」、與台灣各式經濟活動緊密聯結,並普遍出現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半透明白色塑膠桶,質地輕透、可塑性高,建築繁殖場取名為「菓凍」。在其創作中,塑膠桶在置入燈光裝置後,轉化了其工業特質,由液體容器變為光的容器,時而幻化成街道上吊掛的有機造型燈籠、可供休憩的「燈桶椅」,時而幻化為架跨水池兩端的「菓凍月橋」,甚至是可在湖面航行的小舟「水蜻蜓」。2008年,上千個耐酸鹼方形塑料桶串聯組構成的「菓凍迷宮」,從總統府到國立台灣美術館戶外廣場,在新春期間散發出橙橘色的溫暖微光,提供都市人一個可以遊走穿梭其中、可以遇見他人、可躲藏可逗留的遊戲場域。
此次展出之新作「水桶幻想曲2009」延續建築繁殖場2008年FORMOSA系列作品(一)「浮兒‧魔島‧海上花」的主基調,和著「星形架構」的木作旋律,開展譜出塑料水缸筒及耐酸鹼方形桶相繼演化後的春天幻想曲,營造國美館竹林內廳在沉浸式展示之外多層次的空間變化。當觀者穿過兩座巨大的「星形木架構」,來到陽光灑落的竹林天井前,映入眼簾的是四面高達六米,由八百多個方形塑料桶、彩色壓克力盒及擴張網所構成的「菓凍牆」。通過牆面中央處的狹長縫隙,觀眾將可入內一窺其水桶作品的演化過程,並穿梭在不同世代建築繁殖場成員交錯演替的創造與發展中。此360度的沉浸式環景實境影像,同時也在觀者與現場裝置之間,揭示出一條關於建築藝術中「建構過程」所構築出的時空事件與向度。〈文/圖:國立台灣美術館〉
資料來源:文建會電子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lora 的頭像
    Flora

    FLORA's colorful day

   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