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圓圓的Bagel是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
因為很喜歡吃麵包
選擇Bagel會比一般的麵包來的健康
這麼喜歡吃Bagel一定要好好的認識一下這個食物囉 :)

維基百科給的解釋

貝果、培果、焙果或百吉圈(Bagel,意第緒語:בייגל)是一種麵包類食品,由發酵了的麵團,捏成圓環,在沸水煮過才放進烤箱,形成了充滿嚼頭的內部和色澤深厚而鬆脆的外殼。有多種配料 (例如芝麻、罌粟子、洋蔥等),佐以乳脂乳酪、煙燻鮭魚等。
由東歐的猶太人發明,並由他們帶到北美洲。貝果最初只是一團圓形的麵包,但為了方便攜帶才做成中間空心的形狀。由於這種形狀像馬鐙,因此被取名為有馬鐙意思的「貝果」。
著名的貝果產地有紐約市、蒙特婁等。台灣於近幾年來也開始風行,包括NY Bagel、貝果貝果之東西廚房、福利貝果、麥當勞貝果等,就連統一企業也推出美味又實惠的貝果,在各大便利商店、超市、量販店販售。

這個網站解釋的比較仔細

“Bagel”(貝果)這個單詞起源於意第緒語(Yiddish),是一種傳統的猶太麵包圈。正宗的貝果麵包圈是將麵團揉成環狀,然後在熱水中稍煮一會,再進行烘烤。貝果內部組織緻密,有嚼勁,外皮呈棕黃色,略硬,微微發脆。麵包師經常在烘烤前,撒一些植物種子在貝果圈表面,這樣可以讓其更加美味,最常見的種子有罌粟籽和芝麻籽。

貝果的歷史
貝果起源於中歐,據波蘭克拉科夫市一份1610年的資料記載,當地人在婦女生小孩時要贈送她beygls作為禮物。這可能是關於貝果最早的文字記載了。不過無法完全肯定beygls就是今天的貝果。也有人認為匈牙利的傳統甜點beigli才是貝果真正的祖先。
另一個被廣泛流傳的故事說,1683年在奧地利維也納,一名猶太麵包師創造出貝果麵包圈,並把它們獻給波蘭國王楊索賓斯基三世(Jan III Sobieski),以紀念國王在那一年裡戰勝土耳其人。傳說這名麵包師把麵包製作成馬鐙的形狀,以紀念這次勝利中騎兵所發揮的關鍵作用。事實上,傳統的手工貝果確實不是標準的圓形,而像一個馬鐙的形狀。不過,這也可能是因為貝果圈被煮過後,在烤盤上相互擠壓,而導致變形。
這些畢竟只是傳說,更普遍的觀點認為Bagel這個詞就是來源於意第緒語beugal(bügel),即麵包圈的意思。
在倫敦的布里克巷(Brick Lane),當地的麵包店從19世紀中期就開始出售貝果麵包圈了,當地人管貝果叫做beigel。
1880年代,德裔猶太移民將貝果麵包圈的製作方法引入了紐約曼哈頓的下東城(Lower East Side),並迅速在當地走紅,甚至逐漸成為了紐約城的一個標徽,同樣的現像在蒙特利爾也發生了。在1920年左右,貝果在美國還非常少見,然而在20世紀的最後二三十年間,貝果麵包圈在全美迅速流行起來,如今,貝果麵包圈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早餐食品之一。

傳統的貝果製作工藝:
1.把各種原料混合,揉成麵團。
2.把麵團分割,做成麵包圈的形狀。
3.在低溫4-10℃下放置至少12個小時。
4.在熱水里煮,熱水里可以添加小蘇打、麥芽糖或蜂蜜。
5.在180-320℃烘烤。
原料:
350克中筋粉
15克新鮮酵母
1/2小勺砂糖
170毫升溫牛奶
25克牛油
1小勺食鹽
1個雞蛋
#表層:
1個蛋黃2大勺水1/2大勺芝麻粒
做法:
1.麵粉放到攪拌盆裡備用。鮮酵母用溫牛奶泡開,加入砂糖拌化。
2.將牛奶加到麵粉裡,和食鹽,牛油和雞蛋。將其揉搓至麵團光滑均勻。蓋上濕布發酵60分鐘左右。
3.將麵團勻分成6份,每份揉圓。用手指沾些麵粉,在麵團中間戳個1-1.5寸圓洞。靜置15分鐘左右。
4.燒開一鍋水,2升左右吧。加入1大勺蜂蜜或是砂糖。每次入3個貝果煮上1分鐘。翻個面再煮上1分鐘。撈出瀝乾水份。
5.把蛋黃和水混合打勻後均勻掃在燙好的貝果表面上,灑些芝麻粒。入預熱200C/400F烘焙大約25-30分鐘直到金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