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下大雨後出大太陽
地乾了又下大雨
又濕又悶

最近氣候變遷的問題
已經到達一個非常警戒的高峰
這是全世界必須關注的
而且是刻不容緩的

破壞的速度太快
就像擋不住的洪水
當只有少數人在築堤
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被沖垮
但當所有的人都重視這件事
才有可能擋的住洪流

因為地球很大
大部分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渺小
沒有辦法完成這件事
甚至不認為自己做的一點點小事能有什麼幫助

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
每一個人都是維繫地球的開關
哪怕是做做資源回收或是隨手關燈
都是在為地球儘一份心

為地球加油!

WWF: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逾1公尺
(路透日內瓦1日電)環境保護組織「世界自然基金會」(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,簡稱WWF)今天在報告中表示,由於北極融冰影響全球氣候,全球海平面在2100年之前可能會上升逾1公尺。這分報告將格陵蘭(Greenland)和南極洲西部快速消失的冰原納入考慮,計算出的數字幾乎是聯合國和其他研究機構先前發佈的2倍。
WWF指出,急速上升的海平面也可能導致地勢低窪地區水患,可能對全球1/4人口造成影響。WWF北極計畫資深顧問薩默空(Martin Sommerkorn)在聲明中說:「如果我們讓北極溫度太過溫暖,我很懷疑此現象是否能得到控制。」他說:「我們必須在還能作到的時候盡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,此事迫在眉睫。」
WWF發現,北極冰層以全球其他各地2倍的速度融化,影響的區域將不止地球的兩極。舉例而言,歐洲和北美洲就可能面臨極不尋常的寒冬,格陵蘭則可能因為海平面和濕度的改變,反而有著暖冬。此外,WWF也提出,北極暖化將會為全球暖化「火上加油」,因為北極凍原土壤和濕地的碳含量,是大氣層碳含量的2倍。WWF呼籲全球領袖,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(Copenhagen)針對氣候變遷新全球協議進行最後一輪談判時,務必達成快速、大量減碳目標的共識。中央社(翻譯)

喜馬拉雅山冰河快速溶化 恐爆尼泊爾海嘯
(法新社尼泊爾盧卡拉30日電) 過去20年,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上游冰河越溶越小,甫努魯‧雪巴(FunuruSherpa)家鄉迪波奇村(Dengboche)上方的湖泊則越來越大。
29歲的雪巴記得祖父曾說,50年前,這個湖泊並不存在。科學家表示,迪波奇村上方的映佳冰河(ImjaGlacier)正以每年約70公尺的速度消退,產生的融冰形成巨大湖泊,一旦潰堤,將對下游村莊釀成巨災。這並非新趨勢。研究喜馬拉雅山30年的尼泊爾「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」(ICIMOD)表示,境內冰河幾世紀以來一直在消退。
  然而,ICIMOD冰河學家巴吉查里亞(Samjwal RatnaBajracharya)表示,冰河正以驚人速度消退。他告訴「法新社」:「我們過去30年的研究發現,(喜馬拉雅山區)氣溫上升速度,比全球平均快8倍。溶冰地點海拔更高,速度更快。」
尼泊爾有超過2300座冰湖,專家表示,至少20個有潰堤之虞。面積幾乎達1平方公里的映佳冰河是尼國第二大冰湖,水量估計達3600萬立方公尺,洪患威脅最大。環境部長夏瑪(Uday Raj Sharma)上週表示,映佳冰河若潰堤,將成為「尼泊爾海嘯」,足以和22萬人罹難的2004年印度洋海嘯相提並論。然而,專家表示,目前還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。受洪患威脅最深的山區居民,通常不願棄守家園,而抽乾湖水不但費用高昂、危險,也不見得有效。(譯者:中央社蔡佳敏)
喜瑪拉雅山

巴西環境部長: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創21年新低
(路透巴西利亞1日電)巴西環境部長明克(Carlos Minc)今天表示,巴西亞馬遜(Amazon)雨林每年遭到摧毀的速度減緩46%,達到20多年來最低水準,部分歸功於警方巡邏的增加。如果這項減幅能獲得確實的數據佐證,巴西在遭到環保人士批評數十年之後,將可在今年稍後舉行的大型世界氣候變遷高峰會上辯稱,他們正在實現承諾。
明克在首都巴西利亞(Brasilia)舉行的記者會上說:「亞馬遜雨林遭到濫墾濫伐的速度將創下21年新低。」
這片世界最大雨林遭到摧毀,大都歸咎於伐木業者及畜牧業者,巴西一直承受壓力,希望減緩伐木及畜牧業者蠶食鯨吞雨林的速度,同時持續開發這片蘊藏豐富天然資源的地區。明克估計,2009年7月之前的12個月,有8500平方公里至9000平方公里的雨林遭到摧毀。去年同期則是1萬2900平方公里。亞馬遜雨林遭到摧毀最快的時期在2003至2004年,有2萬7329平方公里的雨林消失。中央社(翻譯)
亞馬遜雨林

法王樞機齊呼籲 該為減碳做些犧牲
達賴喇嘛訪台的最後一個公開行程,今天(9月2日)上午九點半在高雄漢神巨蛋,和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對談。兩位不同宗教的哲人,智慧對談兩個小時,從宗教的同異談到大自然的災變,單國璽認為政府應該有長遠規畫,所有人應該為減碳做些犧牲,至於達賴則補充,應該聽從科學家專業的建議。(林憲源報導)
八十六歲的單國璽,七十四歲的達賴,兩人以「人與大自然的對話」為題展開對談,雖然屬於不同的宗教,但兩人都認同,宗教哲學主張雖然不同,但指向一致是為發掘人的良善。兩人從宗教的同異談到人與自然的相處,對於越來越加嚴重的天災,單國璽說,政府應該有完整的規畫,從造林,水土保持,道路橋樑興建開始,而像是遭到重創的鄉鎮,單國璽也認為比較適當的作法是尋找安全地點遷村,但不能離原地太遠,以免影響災民生計。單國璽認為,許多事應該事先預防,別等到事後才來補救,像是減碳,他認為大家應該有所體認,為了減碳應該做點犧牲。達賴緊接著用中文說:我完全同意。除此之外,達賴說他要做一點補充,就是應該聽從科學家的專業建議,像是全球暖化,科學家的研究已經提出許多建議。

學者:若海平面升1公尺 台灣約1/3土地可能受影響
中研院學者1日指出,如果不好好保護地球環境,讓氣溫持續增加、海平面上揚,未來台灣沿海低窪地區都將受到嚴重威脅。沿海地區約佔台灣土地面積1/3,如果海平面上升1公尺的話,這些地方都可能受到影響,其中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層下陷地區,將首先受到衝擊與傷害。
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地區,一些原住民聚落被嚴重破壞。為提出以學理為基礎、以人群共同願景為關懷的具體建議,中研院民族所邀集跨學科專家學者,整合氣候環境、政策規劃與族群願景等面向,設定議題,在1日舉辦「氣候變遷、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-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」。
針對氣候變遷議題,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,如果地球持續暖化,讓海平面上揚,台灣沿海的低窪地區將受到嚴重威脅。汪中和說:『(原音)海平面上升1公尺的話,沿海周圍比較低窪的地方,其實它會受到很大、很大的衝擊。那我們沿海佔我們土地面積的大概是1/3,如果上升1公尺的話,大概這1/3至少應該都會受到這個影響,其中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因為過去地層下陷,首先受到衝擊,而且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。』
汪中和強調,如果大家不好好保護環境,讓地球溫度持續增加、海平面上升,台灣沿海地區受到傷害的趨勢將無法避免;這樣一來,民眾只好被迫遷移到高處或山區。

台灣本世紀末 逾一成國土將泡水中
屆時連台北盆地都會被淹了
〔記者林嘉琪/台北報導〕八八惡水災害還未退散,環境危機更在劇烈惡化,「台灣澇旱危機來臨,強颱數量還會增加。」中研院學者指出,受全球暖化影響,氣溫持續飆高,冰融持續,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(IPCC)指出,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一公尺,屆時屏東縣林邊、佳冬、彰化甚至台北盆地等台灣一成多土地都將「泡湯」無法住人,加上山區土石流頻傳,考驗台灣政府如何制定因應政策、如何與天共存。
暖化致澇旱頻繁 須訂新政策
中研院昨天舉行「氣候變遷、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」討論會。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,全球面臨暖化危機,降雨強度三級跳,資料顯示,台灣以往有三成時間處於乾旱範圍,雖偶會出現豪雨,但有對應方法,然而近年幾個颱風都屬例外情況,帶來水淹中山高、八八水災等災害。氣象學者指出,今年所有指標都指向乾旱,沒想到莫拉克颱風太極端,降雨量全集中南部,土石流及大雨重傷台灣。
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,台灣冬春乾旱、夏天大雨,影響農耕,造成糧食匱乏、蓄水不足,面對澇旱交替事實,政府必須重新思索設計水利政策及工程。
山區有土石流威脅 不適合居住
汪中和更指出,氣候異常現象近年規模更大、頻率更高。台灣在一九九四年八月有三個雨量驚人的颱風、一九九八年十月出現二個、二○○一年九月一個,間隔四年及三年;二○○七年八月三個、二○○八年九月二個、二○○九年出現莫拉克,間隔縮短到二年到一年,頻率縮短,雨量規模變大。
「就算有效節能減碳,二十一世紀末仍會增高二度,人類若不改變,氣溫會升溫四度。」劉紹臣指出,一旦世紀末溫度增高二度,全台灣前十%強降雨量會增加二.八倍;若不力行節能減碳,到世紀末將增高四度,前十%強降雨量會增加五.六倍,颱風會帶來豪大雨量,最值得憂慮的是「小時瞬間雨」暴增,土石流增加量更大,摧毀威力難以想像。劉紹臣認為台灣山區危險,不適合人類居住。汪中和更指出,IPCC預測本世紀結束前,全球海平面將至少上升一公尺,台灣會有一成沿海或低窪地區被淹沒,宜蘭沿海、台北盆地、桃竹沿海、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林邊、佳冬、台東,都是被淹沒的高風險區。台灣山區及沿岸的環境危機夾擊民眾生存空間,該怎麼辦?值得深思。

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新聞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